当前位置:首页>>乡音记>>乡音·民俗

乡音·民俗

乡音·民俗
【原创】乡音与民间技艺(音频)|杨琼:龙凤花烛绘未来(秀山话)
发布时间:2024-11-11  阅读:97次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乡音记”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无数种蜡烛,形状多样,各有其色,又作用万千。在这样材质为石蜡的一支饰有一条龙,龙嘴前有一颗珠,称“盘龙戏珠”;一支饰有一只凤,凤嘴前有一朵色彩鲜艳的牡丹花,称“凤穿牡丹”。在两支烛的下半段各饰和合二仙,这就是龙凤花烛。





2007年,秀山龙凤花烛被重庆市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重庆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建友。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最初以火炬上涂抹动物油脂,在蜂蜡烛坯上描绘龙凤图案为主,后经元末明初桕油制烛技术的传入,制作技艺得到进一步发展。现如今,龙凤花烛在陈建友的手里已经花样百出,仅是龙和凤的图样就有多种,颜色形态各不相同。此外,他还研制出寿星烛、牛头烛、花灯烛等多种款式。并且陈建友紧随时代脚步,守正创新,探索出年轻人的市场,使这样富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手工艺品得以以更多的样式传播出去!









龙凤花烛的制作材料为楠木,灯草,丝绵,软硬石蜡,红色颜料。精选的原料经过十道工序制成,分别为:破竹、缠芯、熔蜡、上软石蜡蜡油、硬石蜡蜡油、上色、预备花烛蜡油、制作龙烛、凤烛、挖形。正是这繁杂的步骤使得花烛燃烧时间很长。

这才是中国人的顶级浪漫!

龙凤花烛在中国传统婚俗仪式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和凤二者结合在一起象征着夫妻和睦、家庭和谐。


提亲时点“三花烛”,迎新时点“双喜花烛”,拜堂成亲时才能点“龙凤花烛”,洞房时再点上一对小“龙凤烛”。在新婚夜上点上龙凤花烛,这才是中国人的顶级浪漫!


龙凤花烛不仅是一件艺术品,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它不仅照亮了一代又一代的秀山人,也为秀山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通过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秀山龙凤花烛正绽放出新的光芒,成为照亮未来的文化灯塔!因此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抱着热爱传统文化的心态去传承我们的龙凤花烛,坚定文化自信,守正创新,让龙凤花烛“走万家,进万家!”



END

本期音频|杨  琼
本期编辑|杨  琼
本期审读|陈  君